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医院建设的各界领导、同仁以及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医院的广大医护师生员工致以新年美好的祝愿!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大学建校及医院建院65周年。一年来,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匠心打造学科建设,扎实推进教学相长,创新推动科研工作,奋力抓好人才引育,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深化改革赋能管理,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全院职工坚持干字当头,奋勇争先,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奏响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一年,我们党建领航,蓄势聚力蓬勃发展。医院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成立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开展医院党纪学习教育“六个一”系列活动。坚持将“六亮”行动与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充分结合,持续巩固深化医院“六亮”成效。分类施策全面做好国家级、省级、校级“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工作。脑病一科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团队;内科ICU党支部获批全国首批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荣获一星级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1个,团省委青年文明号1个。中医特色护理门诊获得“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智慧中药房获得“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这一年,我们深化内涵,学科建设扎实推进。中医痹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等五学科上榜《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均进入全国前十。脑病科、肺病科、内分泌科、肾病科、风湿病科、肛肠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治未病科、临床药学、护理学11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全年新立项“三新项目”88项,“护理特色创新项目”33项。亳州市中医院安徽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顺利推进。与黄山市人民政府签订第二批安徽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合作协议,开设省直医院中医诊疗区。医院北区门诊病房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正式形成医院“一院三区”新发展格局。
这一年,我们固本强基,医教协同持续深化。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第二轮认证),并配合大学完成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在院学生5148人,总人数全校第一。全年共承担大学45门课、285条、15000余学时课堂教学任务和约200个自然班的考务工作,完成学校各专业15万人学时实训任务和1万多人各级各类临床技能考核任务。获批国家级和省级继教项目4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3项。获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铜奖2项等,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1人入选2024年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
这一年,我们创新平台,科研转化提质增效。完成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科研平台基础建设,医院成功获批安徽省第十五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内制剂“五味温通除痹胶囊”、“清肾颗粒”成功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省科技厅阶段性评价中获得A类(优秀)等级。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3项、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53项、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37项、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22项、华佗中医药研究院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2项等。顺利通过世中联伦理审查体系CAP认证监督审核。1人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这一年,我们招贤引智,人才团队实现突破。积极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淮名医”赵卫东妇产科团队及“江淮名医、二级教授”王圣应甲状腺乳腺外科团队全面入驻。新入选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获首届“全国医务名匠”1人。新获批第九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第十四批后备人选、省教育厅中青年人才培育项目、省级高端会计人才共8人,引进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及技术骨干共59人。
回首2024年,我们初心如磐,奋斗前行,用创新实干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025年,我们满怀憧憬,信心百倍。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立于新的道路起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十五五”规划打下良好开局,奋力开创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事事顺心,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安康!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医院党委书记:聂久胜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