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随着国务院“新十条”的发布,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从“防”转向“治”,面对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百姓对于救治的需求增大的情况,医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提升服务能力与救治能力放在首位,扩增新冠患者救治床位,增强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在党委的领导下,凝聚合力,解决患者的就医需求。
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
面对日益增加的新冠感染病患,医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应对新冠肺炎感染医疗的救治高峰。医院主要领导每天巡查急诊收治情况,分管院领导每日前往急诊把滞留在抢救室的病人快速分流到相关科室,确保急诊随时特别是夜间有收治床位。医院党员冲锋在前,科主任、护士长带头加班加点,做好科室病区的各项工作安排与收治病人的各项准备,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克服困难,坚守岗位
“同事们都带病坚持在,几乎每个人都有咳嗽、头晕的症状”。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高志凌这么说到,“我们这都是重症阳性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一直佩戴口罩,穿着隔离服为病人服务。都没从新冠感染的症状中恢复过来,大家就都在回到了岗位上,工作中甚至都有意控制饮水,减少上厕所的频率”。
“基本每天都从一大早一直忙到晚上9点左右,特殊时期,大家都能理解也都尽力克服困难。”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护士长吴玉梅说到,“我们有位同事还在哺乳期,一样每天加班加点,舍小家为大家”。
针对医护人员感染,医院科学应对“战斗减员”冲击,全院总动员,号召、鼓励无症状或轻症、快速康复的阳性职工在身体允许、个人意愿、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坚守工作岗位,共克时艰,并发放抗疫爱心包(重连口服液、抗原试剂等)和“银花防感汤”,缓解减员困境。
全院一盘棋,全院一张床
面对放开后医疗救治的第一波高峰,医院施行“全院一盘棋、全院一张床”,医院大力提升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储备后备军,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临时成立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重症医学科(呼吸病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院综合ICU、可转换ICU数量均满足医院总床位4%以上的设置标准。对于有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者按基础病专科收治,同时医院鼓励各临床科室跨专业收治普通型和轻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除了我以外,病区内的同事都是从别的科支援来的,我为大家做了一些培训,目前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临时成立的重症医学科(呼吸病区)的巩强进主治医师说到。他临危受命,受医院党委委托,主动担责,负责起科室的救治工作。
统筹规划,做好医疗资源调配
医疗加重加大物资、设备、药材等资源储备,医院增加消毒、防护以及临床耗材物资储备;全力保障物资采购、配送,应急采购呼吸机、呼吸湿化治疗仪、心电监护、n95口罩、抗原等一批设备、应急保障物资;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启动应急采购程序,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院药学部智慧中药房加班加点,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中药汤剂调配,煎药中心加强相关汤剂的煎煮、免费快递配送,增加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中药原料的组织、储备,保障三个月以上的用量。
中医药救治显成效
新冠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不同,中医认为疫毒戾气从口鼻而入机体,伏于膜原半表半里之间,根据发病季节气候及人体体质不同,邪出膜原,或发于皮肤粘膜之表,表现类似于风寒感冒;或发于呼吸道粘膜之表,表现类似于风热感冒;或发于胃肠粘膜之表,表现类似于胃肠型感冒。
“建议普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应根据个体临床表现不同,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医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区)主任施卫兵说到,“病区姚大爷89岁,因新冠肺炎伴发热胸闷气喘由急诊科收入病房,刚入院时患者服用中成药疗效不明显,入院后经辨证开具个性化汤方,3天后病情明显改善,发热胸闷气急症状消失。目前我们感染性疾病科承担省科技厅新冠肺炎中医应急专项攻关课题,旨在研究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药干预研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并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施卫兵介绍道。